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 https://m.39.net/disease/a_5599614.html
文史学者刘春林
闲话井陉古驿道(四十一)
南驿道上的长岗村
及唐“汉三齐王韩侯背水阵站处”伪牌
作者:刘春林
长岗村,为南驿道上与前后村微水、北横口相距五里的节点,称“长岗铺”,因其村前为一条长达数里的土石坡,而名。清许宗衡的《玉井山馆诗》集中有诗《由微水过长岗》:
途艰姑骑行,硗埆石如齿。崎岖入井陉,连云峭崖起。去去车雷声,长岗直如矢。山居带斜日,岩楼土风美。渐有唐魏俗,乡心杂悲喜。汾雁归何迟,代马鸣难已。流滞悔江淮,鉴此桥边水。许宗衡(~年),字海秋,江苏上元人。咸丰进士,官至起居注主事,与张惠言、周济、龚自珍、项鸿祚、蒋春霖、蒋敦复并称为清词后七家。该诗虽既有作者的目睹,也有心感,但为远景,而以荫生捐主事,历官至刑部侍郎、驻藏大臣的正红旗满洲人斌良(~年),其所呤《长岗口占》可谓身边近景:迢递长岗路,曛黄扑面尘。
茅橹翻水碓,石屋礼山神。
柳态经霜瘦,螺痕沐雨新。
明朝歌出峡,平步碾轻轮。
长岗段驿道为紧依绵蔓河西岸而开辟,却只经村口而过,由此,两位诗者既看到了河水上的“茅橹翻水碓”、“汾雁归何迟”,也看到了临村山间或村口的“石屋礼山神”、“岩楼土风美”。“岩楼”、“水碓”、“石屋”今均已不存,至于“岩楼”立于乾隆二十年的《重修碑记》云:
夫吾村首,台阁竦峙,前三官,后观音,所以为一乡之镇,亦堪称秦晋通衢之美观也。不知建于何代。“康熙七年,谕各省将领,凡水陆孔道之旁,均设墩台、营房,驻宿兵丁”,以“传报紧急军机,稽察匪类,护卫行人”(《清史稿》),因长岗处于孔道,清在此设立墩台、营房,驻兵守护。清末,刘光才堵御法德联军之战时,其大营即驻扎于此。此段驿道状况,平定名士张钺撰并立于清嘉庆十九年(年)的《分修长岗路碑记》:白石岭西十里,地名长岗,俗名南河头。岗西里许,为石圪叠,皆陉山之麓也。路仅可容车,岁久轨深,石与车抟,最为陂陁。又渝水啮其旁,控御稍疏,遂颠覆崖下,行旅咸苦之。钺既疏通吾郡阎王台路后,急移工修砌此地。南河头开宽一丈八尺,长一百八十丈;石圪叠开宽一丈八尺至二丈。路之狭处,契买地基一段,开入道内,凿深三尺,长一百一十丈。外均约石栏,一如修阎王台式。可见,张钺募修长岗驿道前的艰险,也而知“长岗直如矢”之意。年,河北省井陉县长岗村村民在施工时,从地下挖出一通“古碑”。该碑为汉白玉石质,碑高厘米,宽60厘米,碑阴无字,碑阳有“唐长庆元年,因镇州兵变奉唐天子之命经井陉下镇州宣抚,汉三齐王韩侯背水阵战处,监察御史韩愈敬立”共43字。
此碑的出土,经《石家庄日报》报道,轰动一时。有学者不仅认为碑文字体“雄壮、厚重,笔笔不同,错落有别,且协调一致,行气自然贯串,神采飞扬”,而且还认为此碑由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敬立,“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极高”。韩信研究者也如获至宝,以其为佐证(我对此碑未认真解读时,也曾错误地引用)。但笔者释读认为,此碑为近人伪刻,驴头不对马嘴,为后人的笑料而已。
韩愈(~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又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长庆元年七月任兵部侍郎,二年九月,转任吏部侍郎,三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但任职不久,又先后改职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病逝,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从相关史料看,其的确曾经井陉下镇州宣抚,且途经娘子关时写下著名的《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诗:
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
旋吟佳句还边马,恨不身先去鸟飞。
但此时并非碑文所刻“唐长庆元年”,而是唐长庆二年。此时的韩愈位居正四品上的兵部侍郎,而非品级仅为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尽管其在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曾任该职,若“韩愈敬立”此碑,不可能将一个非时任、职位极低的官职缀于前。至于韩信“与天齐、与地齐、与君王齐”的“三齐王”之称,本源于宋后出现的话本、戏说、演义,任何正史均无此载。最早出现于何,笔者未加考证,不得而知,但说唱《韩信算卦》中的“有一位三齐贤王名叫韩信,他灭罢了楚国把社稷来安”、戏剧《未央宫》中的“午门外来了三齐王,撩袍端带朝廊上”等唱词,深入百姓之心,百姓心中的韩信就是“三齐王”。当然,话本、戏说、演义中的出史部分多源于民间传说,唐代是否已有此说,姑且不论,做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的韩愈断不会以传说为据,且其做为一名策马扬鞭的过客,也姑且不论其是否真的路经此地,驻马于此而敬立一碑,几无可能。
该碑的石质甚是夸张。井陉县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之地,可制作碑刻的优质石材就地可取,唯无汉白玉石矿,县内现存的清代以前的碑刻也无一汉白玉石质。此碑若真是唐代的古碑,何以由产地运来,难以想象。从一无是处的碑中文字不难看出,此碑的撰刻敬立者如“三齐王”的渊源,源自民间百姓,而非韩愈;从碑的石质更不难得出,“汉三齐王韩侯背水阵战处”碑刻于近三十年内。
近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充分挖掘利用旅游资源,以求振兴,无可非议,但以肚撰历史、伪造遗迹的方式助力,只能成为观者茶余饭后的笑柄。事实上,长岗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仅现存的龙母文化已够世人惊叹了,此不过画蛇添足之举。
作者简介:刘春林,石家庄市井陉县人。各类作品散发于《市场报》《中国作家文摘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文物报》《中国集邮报》《北京日报》《文汇报》(香港)及《寻根》《当代人》等报刊。结集出版有散文、小说集《梦》、民俗调研集《井陉民间艺术摭萃》、文史散文集《桑梓絮话》,文论特写集《长安巡视录》,诗释集《古人游历井陉诗选校注》《古人游历井陉诗续选校注》《古人游历井陉诗三选校注》《东天门遗韵》《槐阳遗韵》(合作),地方文史研究集《桑梓随笔》。
点击上方“闲话古驿道”合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