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www.xftobacco.com/m/
青海新闻网讯夏日,每当傍晚时分,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格萨尔广场上便开始人头攒动。音乐响起,有的散步,有的跳锅庄……一幅悠闲的城市生活画面呈现在你面前。“我就是玛沁县长大的,这几年,亲眼见证着家乡的巨大变化,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越来越丰富,出门就是风景!”玛沁县居民扎东说起来满脸自豪。
文明是一道风景,文明是一种姿态,文明是一个品牌,文明是一种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丰富物质生活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得以满足,让百姓过上真正“双丰收”的好日子,借助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果洛藏族自治州各族干部群众再一次挽起衣袖,育苗培土,浇灌着“文明果洛”这一散发浓郁清香的花朵。
构建“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坐标
来过甘德县的人,都会在“门户”青珍乡驻足:这里不但花草肥美、牛羊成群,整体布局更是“眉清目秀”,平坦的水泥路旁,小楼林立,路灯整齐,车辆往来频繁,红底白字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分外引人注目……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更加生动活泼,甘德县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将青珍乡政府大院道路打造成为了果洛州首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道路,精神汇聚前进力量,一股文明活力之风沿着甘德县柯曲河畔铺展开来。
8月24日,记者走进青珍乡政府院内,清晨的乡政府大院内空气湿润,漫步在青珍乡政府大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大道上,随处可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景致。
一座醒目标识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道”字眼的精致标牌屹立在道路旁。沿着小道向前走,花草树木间一块块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牌整齐排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诠释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宣传标语更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眼前。
一幅幅色彩新艳、主题明确的漫画,搭配上一句句耳熟能详的民间俗语,将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淋漓极致地展现出来。相比生硬的标语横幅,这样的方式更能让居民印象深刻、喜闻乐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道路转角的一处墙体的显眼位置上,公示着最新一期“最美青珍人”的先进事迹。
青珍乡党委书记仁青尖措介绍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青珍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腰包”越来越鼓,幸福指数、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群众脸上时时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而这一切都这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对青珍乡各项工作的关怀支持,得益于每一个乡镇干部的“倾心付出”,得益于每一个家庭的“合心守护”。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甘德县广大干部群众为了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结合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将面前的这条路命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道”,这条路是群众经常上门办事的必经之路,是干部职工为民服务的路,也是乡党委、政府带领广大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更是果洛州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精神坐标。
五星级文明户串起精神文明“风景线”
今年以来,果洛州持续推进“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结合农牧区环境卫生整治、特色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的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白墙、碧瓦、绿草,加上一张张洋溢着自信的笑脸,一幅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画卷清晰可见。该乡平均海拔米,现辖4个村,15个合作社,全乡共有户人,是一个纯牧业乡镇,也是“全国文明村镇”获得者。
“如今村集体产业不断壮大,牧民群众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家家户户都争着成为五星级文明户,那可是一件光荣的事儿。”,索乎日麻乡尖木村“五星级”文明示范户久旦说,“村里现在把生态环保放在首位,卫生达标是迈入“五星级文明户”的“门槛”。”
改陋习、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从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入手,引导群众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养成文明卫生习惯。现在,久治县在每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村级环卫保洁队伍,努力打造优美的乡村环境,使之成为一道看得见的“靓丽风景线”。
环境美,人心齐,忙脱贫,索乎日麻村“第一书记”牟钰朕对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助力“精神扶贫”深有感触。他说,这几年来,久治县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农村牧区实际,抓住牧民群众特点,培养群众争先创优的荣誉感,不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带动形成良好乡风民风,着力精准扶贫。
牟钰朕介绍,就拿索乎日麻村来说,每次举行“驻村.驻心”精准扶贫干群文艺演出,节目用身边人,演身边事,将脱贫攻坚相关知识融入到各类节目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传递给广大群众,“精神扶贫”为脱贫攻坚增添了精神动力,“创建活动”更是为脱贫攻坚激发内生活力。
久治县“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只是一个缩影。如今,果洛州户五星级文明户如珍珠般散落在广袤的草原上,一根“精神文明”的主线串起了一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在玛域草原熠熠生辉,迸发出精神文明工作的勃勃生机。村庄美、景色美、人文美,精神文明的“资本”积累,为果洛经济社会发展搭起了向上攀援的阶梯,让精神文明建设在润物无声中深入人心。
“文明果洛”,一个都不能少
送走了夏季最后一天,平均海拔米以上的玛多县凉风习习。没有变化的是,从进县城的三岔路口到县城3公里的路段,更曲夫妇的身影不论寒暑,每天都能看得到。他们是玛多县玛查理镇普通的环卫工人。
玛多县“三岔路口”,这是进出玛多的咽喉要道,也是县城的“门面路”。正因如此,这里车多人多,过往司机和行人有意无意遗留下的垃圾自然就多。更曲夫妇每天进行清扫,并对乱仍杂物的路人提醒,要文明出行。也因此,更曲夫妇成了玛多县“文明”示范典型。
“文明”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直是玛多县的文明主旋律。玛多县抓好两年一届的国家级、省级、州级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涌现出了多公、叶云、更曲夫妇等有较大影响的典型人物,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同时,结合节假日慰问、结对帮扶等活动,做好道德模范关心关爱工作,形成了好人有好报的正向效应。
如今,“文明”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文明之风浸润黄河源头。截至目前,玛多县荣获全省“文明县城”称号1次,全省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1次,州委、州政府授予玛多县文明县城3次,创建州级文明典型78个,县级文明典型个,有力地引领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是场春雨,浸润着百姓的精神家园。文明亦是把标尺,衡量着一方的精神高度。多年来,玛多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其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创造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文明”的花朵在高海拔的黄河源头绽放,人人参与也不是玛多县一个特例。近几年来,果洛州着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民族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绘就了一幅政治大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和睦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浩浩长卷。小康路上,“文明果洛”,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