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岗龙村蹲点日记打造岗龙做法升级版

央广网西宁6月18日消息(记者张雷青海台记者任龙祥张永安)专业人才匮乏、产业链条短、产销衔接弱,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岗龙村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面对大市场,遇到了新的困境,那么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如何打造“岗龙做法”?在距离甘德县城70公里的江千乡,记者看到了畜牧业发展的新气象。一个占地近亩、计划总投资多万元的现代化种养殖基地正在紧张建设中,为何一个现代化的农牧企业会选址在甘德县?甘德县雪山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雪山告诉记者:“这边都是纯天然的、有机的,草场也是有机认证的,牧草都是有机的,交通便利,以前路也没修通,现在高速也修通了,所以我们决定在这边投资。”按照这家企业的投资思路理解,种养殖基地建成后,聚合现代化农牧企业的生产要素,搭建起饲草料种植及加工、牦牛肉精深加工、有机肥生产等全产业链,形成“岗龙做法”的升级版。于雪山表示:“我们要打造岗龙模式的升级版,他们的人才、管理、市场都不完善,所以想在这打造成全产业链现代化农业示范企业。”目前这家企业以“企业+合作社+牧户”模式,积极对接市场,与岗龙村等合作社联手,正在着手收购第一批头牦牛。此外通过聘用当地群众,扩大就业,推动产业发展。江千乡叶合青村牧民秀措吉告诉记者:“养殖的牛羊不用担心销路,打工还有收入。”江千乡乡长塔松说:“通过企业,我们可以解决畜产品的这个销路问题以及深加工问题,能让我们当地的畜牧业有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江千乡协隆村第一书记刘印洲说:“不仅能为我们当地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够为当地贫困户合作社,这个畜产品在内地打出销售窗口。”未来几年,这家企业计划与甘德县16个合作社形成联合体,从畜产品收购到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全部对接,展开深度合作。于雪山信心满满地说:“今年上半年,全部投产。由本地的合作社带动,老百姓的优质的牦牛推向市场。我们企业在带动合作社发展带领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发展壮大。”从当初的牧民单打独斗,到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再到现代农牧业企业牵引,对接外部大市场,“企业+合作社+牧户”的模式,走出了“岗龙做法”的升级版。专家认为,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关键是要形成一个长效的合作发展机制。青海省畜牧总站教授罗增海说:“我们合作社和企业在联营,必须要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最主要的是要产权清晰,股权明晰,用股份清晰的办法,来解决这个企业这个核心权益的问题,来解决产业链各端口利益分成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