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上看四十年大变迁中国藏族网通

为全面展现我省藏区改革开放40年来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福祉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8月7日起,青海日报社新媒体传播中心中国藏族网通《幸福路上看四十年大变迁》采访报道组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采访活动。

报道组一行人从盛夏到秋冬,奔赴到各个采访点,用真实的笔触和镜头记录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省藏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一路走来,累并快乐着。

采访报道组的记者先后走进海南、黄南、果洛、玉树、海西、海北等地,通过走访一个个代表人物,挖掘鲜活的事例来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藏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创造美好生活,凝心聚力、勇敢开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历程。

走进海南感动于基层党员的大视野

圣洁海南

圣洁海南地处青藏高原大陆腹地,高天厚土,离太阳最近。自远古以来,先民们开发耕耘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构筑着自身民族文化灿烂的彩虹。于是,青海湖的博大纯洁就成为一种图腾,一种象征,一种追求。

四十年沧桑巨变,四十年奋斗不息。海南各族人民经历了艰辛的起步,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昔对比,翻天覆地、沧桑巨变!在党的光辉的照耀下,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在青海湖南岸4.6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谱写了一部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宏伟史诗,描绘了一幅气壮山河、生机蓬勃的时代长卷。

全省基层党建的先进典范——访共和县拉乙亥麻村党支部书记华格加。华格加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才不会辜负时代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望。”

访海南州藏语委办公室主任、全球首个藏文搜索引擎“云藏”的负责人才洛。他满怀信心地对我们说:“如今,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很重视,投入很大。有了国家的关怀和支持,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沙漠中的光明基地——访共和县塔拉光伏电站基地。

基层党建的新思路、新发展——访贵德县常牧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关却俄日。

高原防沙治沙典范——访全国十佳防沙治沙标兵布加。老人的一番话让我们一行人感动许久,他说:“我老早就有一个愿望,当能听到这片树林里有布谷鸟鸣叫时我就死而无憾了。”

新时期兴海县学前教育大发展——访兴海县教育局。

“三加强两促进一完善”——访茫拉乡政府。

草原深处的一面鲜红的旗帜——访贵南县塔秀乡党委书记华力。

“像爱惜眼睛一样保护环境”——访贵南县森多镇党委书记尕藏才让。尕藏书记跟我们说:“习总书记去年视察青海时讲,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青海的地理环境特殊,一定要把环保放在首位。我们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环境,让一片片沙漠变成绿洲。”

藏区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访同德县医疗卫生局局长列热多杰。

走进果洛感动于基层干部的大情怀

玛域果洛

玛域果洛地处青南腹地,境内有巍峨挺拔的阿尼玛卿雪山、神奇秀丽的年保玉则和黄河源头的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自然景观奇特,素有“山河之宗、黄河之源、牦牛之乡”的美誉。也是中国格萨尔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格萨尔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

四十年来,果洛人民抢抓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用足、用活、用好党的利民惠民强民政策。紧紧围绕“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打造三基、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各民族团结进步凝心聚力奔小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文化大发展——访果洛州群艺馆馆长洛哇才让。

草原深处一面鲜红的旗帜——访甘德县青珍乡青珍村党支部书记普华。

感悟长城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走访班玛县红军沟,重温红色历史。

攻克包虫病,还草原一片健康的天空——医院院长嘉央尖措。当谈到包虫病的防治时,尖措院长迫切的眼神让我记忆深刻。“由于文化的闭塞,很多人对卫生常识满不在乎,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才找我们,这让我们也很是无奈。近几年国家对民族地区投入很大,教育、卫生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尤其对包虫病的防治加大了投入,包虫病发生率正逐年减少,让我们看到了从根源解除包虫病的希望。”

果洛草原的和平使者——访甘德县青珍乡司法调解员德加。

一名基层党员的美好心声——访甘德县青珍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俄昂。

脱贫致富的唯一路径就是自力更生——走访久治县白玉乡。

黄河源头的第一县玛多县——走访玛多县生态保护区。

走进玉树感动于牧民群众的大气象

天上玉树

这里是中华水塔、三江之源,孕育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从这里开始流向中华大地。玉树人民是三江源最坚定的“守护者”,“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最大的使命担当”。随着世界遗产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玉树高高地擎起了保护生态高地这个重任。用坚毅的决心守护这片生态净土,扛起了为全国人民守卫洁净水源的责任。

“山更青、水更绿”已成为玉树人最高的使命、最重的责任、最大的担当。历经几年的灾后恢复重建,玉树已经进入一个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和起跳发力、跨越提升、持续向好的发展期。如今的玉树,涅槃重生、生机勃发。新时代的玉树,正在谋求转型为发展新突破、生态旅游新作为的路上阔步前行!

囊谦草原上的白衣天使——访西热吉。

新玉树,康巴文化的发源地——访玉树州文联主席平措达哇。平措达哇说“新玉树有了新气象,未来的玉树更能在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中更上一层楼。”

结古镇上的文明户遍地开花——访结古镇文明户尼智一家。

八旬高龄老党员——邦陈江,听他讲述“红旗渠”的红色精神。他说“不论是过去的革命斗争还是今天的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青土村党支部始终不忘使命,总是在第一时间响应党的号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一个青土村人的心中。”

囊谦,康巴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访玉树州囊谦县审计局局长噶玛东珠。

称多,孕育康巴文明的腹地——访称多县文体广电局局长罗桑扎西走上快车道的称多经济文化——访称多县牧民索南切吉、扎西项毛。

走进黄南感动于基层干部的大境界

神韵黄南

在九曲黄河第一弯,有一片群山环绕、绿水飘香的斑斓谷地——黄南。这是一方民族文化的沃土,一个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黄南,一个以文化知名的藏族自治州。土族於菟、蒙古族那达慕等一大批文化品牌,让黄南成为中国西部拥有国家级文化旅游桂冠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文化遗存最为集中和文化旅游资源最为多样性的地区之一。

年,黄南州被批准为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年被列为国家藏羌文化走廊核心区。黄南遍地都是景区、景点。坎布拉森林地质公园、李家峡电站大坝和库区风光、河南蒙旗大草原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年,黄南被列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并入选畅游中国城。

今日的黄南,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文化和顺、社会和谐。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民族教育变化——访尖扎县民族第二中学的老师才让扎西。才让扎西说:“在尖扎当老师十几年了,感触很多。先前无论是教育设施还是教育队伍都让人不敢恭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投入很大,如今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升学率逐年提高,民族文化教育到了大发展的好时代。”

尖扎,民族射箭文化的发源地——访尖扎县文化馆馆长尼玛太。他说“尖扎是射箭文化的发源地,射箭文化在尖扎地区扎根、传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射箭文化,从一个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演变成现如今的国际赛事。使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文旅融合建设西域胜境创新发展打造神韵黄南——访坎布拉藏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才松太。

“红色基因代代传各族人民心连心”发展路上的康杨模式——访尖扎县康杨镇党委副书记公保杰。

携手共建各民族共同和谐富裕之路——访同仁县切库乡党委书记潘云宁和泽库县和日乡和日村党支部书记格日多杰。

社会稳定是幸福之根本——访同仁县双朋西乡党委书记李加东珠。李加书记说:“发展经济、发展教育,一个主要的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要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有了稳定的环境就可以静下心(安心)来搞经济建设,搞教育发展。如今社会稳定繁荣,民族地区的经济、教育蒸蒸日上,我们对未来满怀信心。”

教育卫生是发展的基石——访河南县副县长党毛。

脱贫摘帽后的河南发展——访河南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班玛尼。

泽库县的生态畜牧得到了长足发展——访泽库县畜牧局副局长吉太本。

石刻文化使和日乡走上了发展之路——访泽库县和日镇党委书记才让三智。

走进海西、海北感动于基层干部的大幸福

梦幻海北

这里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之地;这里有令海内外游客叹为观止的青海湖、油菜花海、鸟岛奇观;这里是不为人知的神秘禁区,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为中华民族撑起了不屈的脊梁。这里是海北藏族自治州,这里青山绿水,美景如斯。

海北是青海省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悠久的历史、多样的民族宗教文化使这里的人文景观多姿多彩。湿地、沙漠、草原、雪山、林海、峡谷等多样性的地理地貌,以及繁衍生息于其中的野生动植物共同构成了这里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名列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中国最美花海的“百里油菜花海”以及金银滩草原让这片土地散发着高原独有的壮丽雄阔之美。

四十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的照耀下,勤劳勇敢的海北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积极探索具有高原特色、海北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在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海北的道路上谱写出海北历史上华丽的篇章。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地海北——访海北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才让卡。才让卡说:“海北州是全省的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全州各族儿女牢记嘱托,站在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和战略高度,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富于时代特征、符合海北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新路子。”

天峻县快尔玛乡党员致富带头人——访天峻县快尔玛乡牧民多宝。多宝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快尔玛乡阳陇牧委会牧民,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水不忘挖井人”,他说自己富裕了不能忘记家乡人民,和他们一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自己多年的憧憬。“如今政策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离自己的梦想不远了”他说道。

祁连模式:因地制宜脱贫致富奔小康——访祁连县政协副主席才华扎西。

秘境刚察走上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快车道——访刚察县常务副县长尕玛才旦。

发展中的祁连县俄堡镇——访俄堡镇组织委员才让多杰。

活力海西

这里是资源富集,物产丰富的祖国聚宝盆。这里是群山巍峨,大漠雄浑的神奇柴达木。这里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

海西是青海省区域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州。蒙古族,藏族,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36个民族儿女休戚与共。州域主体柴达木盆地享有聚宝盆的美誉。钾盐镁盐,锂锶石棉,石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

海西州的生态地位极为重要。是中华水塔,三江源的重要生态屏障。海西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是昆仑文化的发祥地。羌人游牧文化和吐谷浑,吐蕃德都蒙古等多元文化光彩夺目。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随着报道组的采访,一篇篇“冒着热气”的稿件新鲜出炉,进一步激励青海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勇敢开拓,抓住机遇谋发展,求实创新促和谐,将改革进行到底,共创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辉煌的明天。

同时,中国藏族网通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开设“改革开放四十年辉煌成就”专题,将这一系列采访报道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官方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