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下藏科乡副乡长贺万军进村入户,向村民了解情况。贺万军供图村里的马背宣讲队向村民了解情况贺万军和村干部在一起。本报记者咸文静摄贺万军和岭才叁商量超市营业的事情。本报记者咸文静摄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贺万军提供本报记者咸文静孙海玲抱了抱不满1岁的儿子,贺万军又出门了。从第一书记到副乡长,从县城到乡镇,两年时间,他把根扎在了牧民心里。6月,草原上的格桑花开得正好,宛若青春在奋斗中绽放。扎根出生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的贺万军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会和第一书记联系在一起。所有的故事,始于两年前。2018年,贺万军还是甘德县党代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听说部里要派一名懂双语的干部去村里当第一书记,他想了想,向领导表了态:“我愿意去!”媳妇郭彩虹心里有点担心:女儿还不满两岁,家里需要贺万军的地方太多了……“趁着年轻想去基层锻炼锻炼!”其实贺万军的考虑不无道理。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当过协警员,开过车,还在县电视台做了几年摄像记者。说起基层工作经验,也只有去柯曲镇当驻村干部的那几年。但是,对于即将前往的下藏科乡旦库村,贺万军并不陌生,作为组织部的联点村,结对帮扶时去过几次。“男人不该说累。”2018年3月27日,意气风发的贺万军在去往旦库村的路上发了条朋友圈。此时的他,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一下车,第一书记的生活正式开始。距离县城95公里的旦库村是个纯牧业村。全村323户像珍珠一样散落在珍吉沟、吉日沟和坎却沟里。主要收入来源一是放牧,二是采挖虫草。作为一般贫困村,大部分牧民观念落后保守,“等靠要”思想严重。“来之前本打算学习内地的一些做法,通过发展电商、买卖特产带动群众一同发展,到这儿才发现情况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没那么简单。”对村里的情况有个大致了解后,贺万军有些“头大”。琢磨一番,打算先从“人”入手。“第一次来,最起码认个门。”就这样,贺万军带着提前准备好的茶叶、冰糖和哈达,跟村上的书记岭才叁一起,利用6天时间,走访了村里最为困难的30多户人家。这些牧民家中,几乎都有老人、病人和残疾人,有几户的家庭条件比贺万军想象中还要困难一些。这一圈“亲戚”转下来,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5月份是牧民们进山采挖虫草的时间,不能进村入户的贺万军和洞素村的第一书记尕旦凑一起琢磨,怎么才能当好这第一书记。“一是帮贫困户实实在在地解决困难,赢得老乡们的信任;二是补上村里的基础设施短板;三是找到脱贫产业,通过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等到牧民们挖完虫草,有了发展思路后的贺万军又接着和村干部一起“走亲戚”。两个多月,把100多户贫困户家都走了一遍,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也走访了30多户。萌芽“贺书记来了”“书记好”……渐渐地,村里的牧民开始跟贺万军熟悉起来。就像之前从未想过自己能当第一书记一样,贺万军没有想到,自己的梦想会跟无数老乡的梦想交织在一起。实地走访后贺万军发现,由于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跟不少牧业村一样,基础资料不齐全是扶贫工作中的一大短板。为了补充完善106户贫困户的资料信息,从未接触过这些工作的贺万军开始四处学习,取长补短。那段时间常常从早上9时忙活到凌晨一两点钟。十几平方米的宿舍里,电脑桌上、床上、茶几上、板凳上全是资料。“整整一个月,今晚再加个班,基本上就能结束了。”2018年10月30日的晚上,喜欢在朋友圈分享工作中点点滴滴的贺万军望着眼前的“战果”,在朋友圈感慨起来。可他的工作,远不止这些。旦库村有24名党员,为了规范村里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作用,贺万军牵线派出单位甘德县委组织部,申请到了两万多元的经费,给村上的党员活动室增加了活动设施,规范了活动室布置。等到党支部再开展活动,党员们一个个的脸上都写满着惊喜。“书记这事儿办得‘攒劲’!”听到大家伙儿的评价,贺万军心里美滋滋的,多少天到处奔波的辛苦一下子烟消云散。可第一书记真的这么好当吗?之前走访时,贺万军留意到有些贫困牧民家里生活着实困难。入秋后,眼看天儿越来越冷,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儿。几经联系,终于有人愿意帮忙。可等他把厚厚的棉被送到牧民家里时,却因为被面褪色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寒心的话让本以为干了件好事的贺万军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好几天,看着还未送出的30多床被子一肚子委屈。可渐渐地,一些感谢的话也传回他的耳朵里。“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怪我考虑得不周全。还有真正需要我帮助的老乡,不能以偏概全。群众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我个人的思想也要转变。”就这样,贺万军一边开解自己,一边自掏腰包买了30多个被套,一床床套好后又开车送到贫困牧民家里。绽放“吃饱肚子,迎接新的起点!”2019年上班第一天,贺万军在朋友圈里给自己手里那碗麻辣牛肉方便面拍了张特写。话虽如此,工作并不轻松。但通过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他也给自己的工作想了句口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谋往一处出,人往一处团。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个奋斗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经过多次开会商议,旦库村决定将贫困户的扶贫产业资金集中起来,拿一部分在乡上开间藏餐厅和小超市,剩下的钱在州上投资铺面。大家的事情定好了,个人的困难还得一个个解决。40多岁的向巴泽仁家里有三个学生,没有牛羊,草场面积也不大。一年到头最大的一笔收入就靠采挖虫草。朵却扎德家的情况跟他类似,一家六口,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妻子常年在家照顾另一个残疾的儿子。因为没有牛羊,他只能挖些虫草,打点零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贺万军多次跟他们的结对帮扶对象沟通。去年7月,帮二人在江千乡雪山牧业公司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不仅每个月有4500多元的工资,还包吃住。”从牧民到工人,对于这种转型,向巴泽仁十分满意。2019年6月。一天半夜,贺万军接到了一社牧民岭周托的电话,他家里的老房子突然起火,放在柜子里的几百根虫草付之一炬。放下手机,贺万军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岭周托一家8口,原本靠着40多头牛和40多公顷草山,日子还过得下去。2016年一场雪灾,家里的牦牛一下子冻死了30多头。生活就这样跌到谷底,成了村上的贫困户。2018年,通过易地搬迁,岭周托自筹1万元搬进了112平方米的新房子,一家人再也不用为上学、看病、吃水这样的问题发愁。因为还没有拆除,以前那3间不到60平方米的旧房子成了他的临时仓库。谁曾想发生这种事情。“这场意外,对于岭周托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深入了解后,贺万军连忙去县民政局反映情况。多亏了他的忙前忙后,岭周托拿到了8千元的救助资金。后来,他又当上了村里的生态湿地保护管理员,每年有1万元的工资。难事儿一件一件办成,岭周托又重拾了生活信心。到了年底一算账,妥妥地脱了贫、摘了帽。提起第一书记,这个朴实的藏族汉子眼中含泪。“没打交道之前,他怎么样我不知道,我怎么样他不知道。现在他就是最好的人!”有这样看法的人不是少数。“刚见面时一看他长得白白净净,总觉得他吃不了苦。可这两年一起干下来,发现他是个踏实忠厚、认真负责的小伙子,工作起来不怕苦不怕累。”工作中的磨砺,让贺万军身上平添了不少韧劲儿,岭才叁说:“就拿下乡来说,年初雪大,担心牧民生活遇到困难,我们没少下乡。早上出发,回来往往都是半夜,从没听他喊过一声累……”追梦去年下半年,因为工作出色贺万军被提任为下藏科乡的副乡长。再一次转型让这个34岁的年轻人有了新的目标。“其实只要跟群众好好交流,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要求不多。你真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认你这个人。”提起今后的工作,一心想扎根基层、干出点东西来的贺万军还有不少打算,“下次你们再来,下藏科会更好!”来源:青海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