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乡村变美产业变强村民变富青海日报

扶贫车间生产牦牛肉干。

哈密瓜在甘德县试种成功。

农牧民接受烹饪技能培训。

易地搬迁新村。

贫困村民组成林草管护队。

无论是易地搬迁后的新村,还是新农村建设改造后,旧貌换新颜的老村,扶贫产业如雨后春笋,随处可见。四年来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精准施策到户,积极落实产业扶持资金,为全县的7个乡镇36个行政村户名贫困群众,打造出了生态畜牧业、服务业、商业、特色养殖业等扶贫产业,为农牧民增收致富铺平了一条条康庄大道。本报记者李兴发摄

走上脱贫路,今昔两重天。如今,果洛大地处处沧海桑田,旧貌变新颜。从“吃饱”到“吃好”,从“旧帐篷”到“新农村”,从“泥泞小道”到“硬化路”,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的乡村在变美、产业在变强、村民在变富。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甘德县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政策落地见效,集中精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全力以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数据最具说服力。截至目前,全县牧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22.5%,达到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全省元),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清零。

如今,面对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甘德大地的步伐愈发铿锵。

迎难而上,改善条件夯根基

秋日艳阳下,甘德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一幢幢规划有序的楼房鳞次栉比,雪山下回荡着人们爽朗的说笑声,小孩子们正相互追逐嬉闹,尽情享受搬迁后的幸福生活。

下藏科乡旦库村的村民仓巴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感慨不已:“五年前我一无所有,靠着给别人放牛养着一家人,现在住进了新房、过上了新生活,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年,在党和政府地帮助下,仓巴一家告别旧土墙屋,搬进80多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新房。他算了一笔账:一家享受低保金,他有公益性岗位补贴、产业补助、临时救助金等救助补贴,已满足一家人生活所需。

“该享受的政策都享受到了,生活也有着落了,明年我要发展畜牧养殖!”谈到未来,仓巴充满信心。

“两不愁三保障”是底线任务,承载着厚重的民生期待。自年开始,甘德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统筹安排各类项目资金3.8亿元,建设安置点25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仓巴告诉记者,他的母亲患有眼睛残疾,以前阿妈的病只能认命,两个孩子有点感冒到不怕,就怕患上看不起的病……

现在,随着甘德县实施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三重医疗保障”,使得仓巴有了给母亲看眼病的能力,“看病难、难看病、一病回到解放前”这些萦绕在贫困户身上的梦魇得到解决。

据了解,“三重医疗保障”确保了全县贫困人口百分百参加医疗保险,百分百享受医保待遇,切实减轻了牧民群众就医负担。截至目前,甘德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享受医保待遇人次,基本医疗报销金额.8万元。

强化“造血”功能,让产业发展再展雄风

甘德县的实际草场少、人口多。但海拔高、环境洁净,赋予了当地牦牛肉品质好、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等其它牛肉无法比拟的独特风味。

从年开始,甘德县江千乡协隆村的户牧民,随着“甘德牦牛”品牌产业,从牧民成为了“工人”,收入渠道开始从脚下的草原,伸向多公里外的上海市场。

江千乡协隆村牧民叁木才说起牦牛肉如数家珍:“我现在是把牛按年龄分开,3年的牦牛肉质最好,年龄过了的牛用来当种牛。”

叁木才拿出存折,详细算起来:每年全家收入草补元,低保金元,村里的饲草基地分红元,在雪山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一年工资近3万元,家里的牦牛可获利元。

这仅仅是甘德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甘德县落实产业扶持资金万元,大扶持全县7个乡镇36个村户名贫困群众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服务业、商业、特色养殖业等产业,年效益万元。

甘德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吴成全介绍说,现在全县建成16处奶牛养殖基地,6处野血牦牛和藏羊繁育基地,涉及牧户户人,户均增加收入.40元,贫困群众已成为生态畜牧业发展最大受益者。

不走回头路,激发内生动力脱贫奔小康

当得知国家决定开工建设“德马”高速(花石峡至久治)后,一度不愿意戴上“贫困户”帽子的旦正,在摆脱贫苦的路上苦苦寻求脱贫机会的他,抓住了这次机遇。

“要修路,公路工地上少不了一些活……”旦正主动找到中铁十七局的“第一书记”工程师刘印洲,希望能获得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干。

旦正拿着2万元的贷款,说服了名贫困户一起包工程,短短几年,旦正带出来的这支务工队累计用工多人次,挣得了多万元的收入。

“国家支持、干部帮助!我们自己也必须动起来,通过双手去脱贫,改变旧观念再不走回头路。”正如恰曲纳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格保所说,激发内生动力齐心脱贫奔小康的精神头儿,已经使得全村的加油站、饲草基地、野蘑菇加工厂、餐饮产业等村集体产业发展迅速。

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之日起,甘德县就将“扶志”和“扶智”,放在了重要位置。通过开展“甘德县精神脱贫暨感恩教育巡回宣讲”;利用“扶贫日”“脱贫光荣户”表彰等活动,明确释放了“扶贫不扶懒、扶干不扶看、扶志不扶靠”的信号,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增强他们靠双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乘风破浪,决胜在酣。如今,甘德儿女正步履铿锵,携手迈向全面小康之路。

作者:李兴发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