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阅读提示
李峻
年至年,为上海市第二批援青干部,任上海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副州长。现任崇明区委副书记。
■口述李峻
采访赵兵俞凡
整理俞凡
青海果洛玛沁县拉加镇中心卫生院(资料图片)
年7月底,作为上海第二批援青干部、上海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我与援青队友一行17人来到青海,开始了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果洛工作。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总面积平方公里,辖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久治6个县。我们17名援青干部分别挂职在州委、州政府、州直属部门及州所辖的县。在果洛3年,我们始终坚持“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面向基层、聚焦民生,打基础、重长远,管理使用援助资金完成建设项目个,圆满完成援青各项任务。
“两个倾斜”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果洛州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4人。显然,在这里集中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建标志性项目所惠及的人群必定有限,利用率也不会高,服务效能远没有多建一些小型分散的项目来得高。因此,我们对口支援工作充分用好有限的援助资金,安排项目不求形式上的“高大上”,但求实实在在地满足牧区群众的实际需求。援建资金始终坚持80%向基层倾斜,80%向民生倾斜,着力改善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提升基础民生保障水平,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当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我们最先想到要做的事。草原上的游牧民居住条件普遍较差,大冬天里只能在帐篷或“地窝子”里居住,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不方便。为了解决居住困难和生活服务保障,我们在玛沁县拉加镇实施牧民定居点建设。对于这个定居点的选址工作,我们请来专家反复勘查、比选,最终敲定了地质结构稳定、距镇卫生院和草场都不远的玛沁县拉加镇作为牧民定居点。从此,来自11个贫困村的约户特困户从游牧变为定居生活,入住水电、地暖齐备的4幢公寓楼,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高原地区蔬菜少,特别是绿色蔬菜。在海拔米、平均气温仅3.7℃的拉加镇,当地百姓一直以来买的是从长途运输来的蔬菜。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援建了13座高原日光暖棚,产出了辣椒、黄瓜和西红柿,不仅缓解了群众吃菜难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当地探索高原有机农业发展之路。
完善职业教育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当地大学录取率较低,大量高中生毕业难以就业。为此,我们建设果洛州职业技术学校,总投资1.6亿元,是果洛州第一所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建设了教学楼、宿舍楼、实训楼等,开设藏医、会计、旅游等专业,可以让当地年轻人学会技能,拥有更好的就业资本。此外,果洛与上海建立了职业教育联盟,每年选送名学生到上海培训,并促进两地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就业等方面深入合作,实现上海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果洛藏区辐射。
藏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也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因技术短缺,医院手术室曾长期紧闭,门锁生锈,上海捐赠的医疗设备不敢拆封。我们想方设法,趁每年五六月份“虫草季”看病者较少,将数十位上海医疗专家请到甘德。全县余位医生,最远的医生坐了8小时车,赶到县城向上海医生请教。通过专家门诊、手术试教、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方式,尽快提高当地诊疗水平。从此,甘德县有了第一例胆囊手术,当地医生第一次使用胃镜诊断病情。在距离果洛州政府67公里的拉加镇中心卫生院,医院没有病房,病人送不过来,卫生院院长一年出诊余次,病人近的有20公里,远的有公里,全靠皮卡车、摩托、骑马和步行,大雪封山时完全靠步行。医生出诊前,只能根据病患家属的口述来配药,但真赶到病患家一诊断,常发现带的药不对。遇上突发病,没有电话,家属赶到镇上请医生,医生再紧急赶往病人家,这来回一折腾,很容易耽误病情。为此,我们拿出援建资金翻修中心卫生院,新增手术室和病房,孕医院待产,牧民亦可防冬季高原病于未然。建成后,卫生院面积达平方米,不仅惠及周边两万百姓,连邻州海南州的几千乡民也来此看病。
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对口支援的成效如何,最终体现在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多少。通过产业援助、就业援助等,帮助当地农牧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始终是上海援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087.html